【总书记的足迹·光明书屋】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领导十三亿多人的社会主义大国,我们党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要增强学习本领,在全党营造善于学习、勇于实践的浓厚氛围,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推动建设学习大国。
当今时代,知识更新周期大大缩短,各种新知识、新情况、新事物层出不穷。我们只有努力提高各方面的知识素养,自觉学习各种科学文化知识,主动加快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拓宽眼界和视野,才能增强本领,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
习近平总书记既倡导读书,倡导全党大兴学习之风,又身先示范、博览群书,并在多种场合分享他的读书心得,为全党作出了表率。为推动全党、全社会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本报自今日起开设《总书记的足迹·光明书屋》专栏,为读者评介习近平总书记在系列重要讲话中提到的部分中外经典名著。(《光明日报》开栏的话)
-
《二程集》:识仁明道,自治治人
2013年8月19日,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引用《二程集》中的“不日新者必日退”,指出宣传思想工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创新”。2014年1月1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引用《二程集》中的“一心可以丧邦,一心可以兴邦,只在公私之间尔”,说明“在作风问题上,起决定作用的是党性,衡量党性强弱的根本尺子是公、私二字”。
-
《墨子》:兼爱天下 兴利万民
在2015年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谈到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时,习近平总书记引用了墨子的“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认为“完善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维护网络空间秩序,必须坚持同舟共济、互信互利的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引用墨子的话,传递了“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强调世界各国应携手努力,相爱互利,通过兼相爱、交相利来推进网络空间的开放合作,共享共治。
-
《三国志》:明乎得失 有益风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都引用了《三国志》中的经典名句。如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他引用“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一语,用以说明我们回顾历史,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同时引用“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之句,用以说明党和人民事业要不断发展,需集聚天下英才,以上两句分别出自《三国志·吴书·孙奋传》和《三国志·蜀书·董允传》;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中,他又引用“和羹之美,在于合异”一语,指出人类文明多样性是人类进步的源泉,此句出自《三国志·魏书·夏侯玄传》。
-
《庄子》:旷达逍遥,天人合一
2017年10月31日,在瞻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时所发表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引用了“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饱含着对中国共产党由弱变强,以及党团结带领人民取得举世瞩目伟大成就的骄傲与自豪,更凝结着对事业发展永无止境的清醒认识,以及对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的殷切希望。
-
《大唐西域记》:中外文化交流的珍贵资料
2014年9月18日,习近平主席在印度世界事务委员会发表题为《携手追寻民族复兴之梦》的演讲,提及“白马驮经,玄奘西行,将印度文化带回中国”。他指出:“中印两国有文字可考的交往史长达2000多年。佛兴西方,法流东国,讲的是中印两国人民交往史上浓墨重彩的佛教交流。”“佛兴西方,法流东国”一语,出自玄奘《大唐西域记》的《序论》。
-
《韩非子》:抱法处势 富国强兵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章写作和会议讲话中多次引用《韩非子》中的经典名句。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他引用“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要求改进和加强立法工作。在《从政杂谈》《越是艰苦环境,越能磨炼干部品质》等文章中,他引用“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强调干部遴选的方式和方法。这些展示习近平总书记执政理念的古语,都源自战国末期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韩非。
-
《稼轩词编年笺注》:爱国主义始终是激昂的主旋律
习近平总书记把经典诗词称作“终生的民族文化基因”,在文章、讲话与著作中多次引用诗词佳句来表达深刻丰富的含义,例如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引用“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在第八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和第七轮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联合开幕式上的讲话中引用“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这些词句都出自南宋词人辛弃疾的作品,可见总书记对辛词的了解与欣赏。
-
《战国策》:鼎新革故,崇智尚贤
12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后,会见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代表和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作出贡献的国际友人亲属代表时,引用“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的古训,号召大家要擦清历史的镜子,抹去灰尘,以史为鉴,走好未来的路。“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句习近平总书记在内政外交场合多次引用的经典名言出自《战国策·赵策一》。
-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世界认知当代中国的重要窗口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是习近平总书记担任党和国家领导人后出版的第一部著作,该书阐释了中国的发展理念、发展道路、内外政策,回应国际社会关切,传递中国文化,沟通中外文明,已经成为国际社会观察、认识、感知当代中国的重要窗口。全书语言质朴清新,故事鲜活生动,反映了中国领导人平实自然、坦诚谦和的品格。2014年9月出版以来,截至2018年年初再版,该书以中、英、法、俄、阿、西、葡、德、日等24个语种、27个版本面向海内外出版发行,受到广泛关注和好评,为广大干部群众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国际社会了解当代中国和中国共产党提供了重要文献。
-
《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奋斗的篇章 思想的富矿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新年贺词中提出“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这激励着13亿多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努力奋斗;三个月后,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指出,“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奋斗精神的人民”,将奋斗精神凝练、提升为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实际上,习近平总书记的人生经历和执政历程,就是由一段段奋斗的篇章组成的。
-
《知之深 爱之切》:为政之德 思想之光
人民,是我们党的根基所在、血脉所在、力量所在,也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话语中的关键词。“民心”“人民立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他反复强调的话语;把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过程,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是他身体力行的原则。这种人民情怀,源自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也贯穿于习近平同志的从政履历。
-
《之江新语》:溯源之江 领悟新语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须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其中一个重要的学习方法,就是深入学习领会《之江新语》等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之前的著作,做到追本溯源、融会贯通。
-
《人间词话》:灯火阑珊处,初心安然时
晚清学者王国维在其不朽之作《人间词话》中曾用形象的比喻提出了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需要经过的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习近平总书记在《理论学习要有三种境界》一文中曾引此三种境界来探究理论学习,强调理论学习上要有“望尽天涯路”那样志存高远的追求,耐得住“昨夜西风凋碧树”的清冷和“独上高楼”的寂寞,静下心来通读、苦读;其次,理论学习上要勤奋努力,刻苦钻研,舍得付出,百折不挠,下真功夫、苦功夫、细功夫,即使是“衣带渐宽”也“终不悔”,“人憔悴”也心甘情愿;再次,理论学习要坚持独立思考,学用结合,学有所悟,用有所得,要在学习和实践中“众里寻他千百度”,最终“蓦然回首”,在“灯火阑珊处”领悟真谛。
-
《老舍全集》:扎根人民 扎根生活
201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时,对文艺工作者提出要求,“能不能搞出优秀作品,最根本的决定于是否能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
-
《抗日战争》:抗战史、精神史与心灵史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正义和邪恶、光明和黑暗、进步和反动的大决战。在那场惨烈的战争中,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面对侵略者,中华儿女不屈不挠、浴血奋战,彻底打败了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捍卫了中华民族5000多年发展的文明成果,捍卫了人类和平事业,铸就了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壮举。”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这样阐释70余年前发生在我国的那场深重灾难与中华民族的英勇抗争。
-
《秦腔》:扎根人民 扎根生活 书写大时代的中国故事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艺术可以放飞想象的翅膀,但一定要脚踩坚实的大地。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在文艺工作座谈会结束后,习近平总书记对作家贾平凹说:“你以前的书我都看过。”这是对这位扎根人民、扎根生活的作家的褒扬。
-
《契诃夫小说全集》:立足现实 抒写时代的火光
习近平主席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演讲中说道:“中国老一辈革命家深受俄罗斯文化影响,我们这一代人也读了很多俄罗斯文学的经典作品。我年轻时就读过普希金、莱蒙托夫、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契诃夫等文学巨匠的作品,让我感受到俄罗斯文学的魅力。”
-
《单向度的人》:“不为物役”方有美好生活
2004年7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在一次专题学习会上的中心发言中,提到美籍德国哲学家马尔库塞在《单向度的人》一书中,“指出传统的工业文明,使人变为没有精神生活和感情生活的单纯技术性的动物和功利性动物,这种物质性压迫下的人,是一种变形与异化的人”。
-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经典价值历久弥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是领导干部的必备素质,是保持政治上坚定的思想基础。”他要求领导干部挤时间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代表性篇目,“突出重点,精选精学”。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以下称《导言》)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列出的领导干部必读的经典篇目之一。
-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精辟阐明唯物史观基本原理的经典之作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以下简称“《序言》”),是马克思为他在1858年11月至1859年1月写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所写的序言。
-
《哥达纲领批判》: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闪耀真理光芒
马克思的《哥达纲领批判》写于1875年4月底至5月初。100多年过去了,世界格局风云变幻,中国面貌今非昔比,今天,我们还有必要研习这部著作吗?答案显然是肯定的。作为一部重要的纲领性文献,《哥达纲领批判》不仅没有在时光的洪流中被淹没,其字里行间所蕴含的真理反而愈加熠熠生辉。
-
《少年维特之烦恼》:文艺创作点燃思想火炬
微信公众号“学习小组”刊发的《习近平的文学情缘》一文,披露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脱稿讲述的15个故事。谈及德国文艺作品,习近平总书记说:“德国的文艺作品比较大气恢弘,像歌德、席勒的作品。我14岁看《少年维特之烦恼》,后来看的《浮士德》。”
-
《世界秩序》:正视人类社会最宏大和最重要的问题
2015年9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美国西雅图发表演讲时,提到了他阅读的数部美国经典,其中包括亨利·基辛格的《世界秩序》。为什么这样一部国际关系的理论性著作引起了习近平主席的高度关注呢?答案或许隐藏在他曾引用的该书中的一句经典表述:“评判每一代人时,要看他们是否正视了人类社会最宏大和最重要的问题。”这部著作的魅力,就在于它蕴藏了基辛格对世界秩序和国际格局这些人类社会最宏大和最重要问题的深刻洞察。
-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钢铁是这样炼成的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习近平总书记书单中的一本经典著作。这本书不仅是习近平总书记年轻时书单中的一本,更是广大中国读者必读书目中的重要一本。其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执着、奉献、勇敢、宽容,以及不畏艰险的性格、坚定不移的信念、勇于自我牺牲的精神深深地打动着每一位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