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增强活力 创新驱动发展 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科技企业集团》
兵器装备集团:改革增强活力 创新驱动发展
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科技企业集团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开展科技体制改革攻坚,目的是从体制机制上增强科技创新和应急应变能力,加快建设保障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制度体系,提升科技创新体系化能力。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目标要求,国有企业要在创新引领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高端人才引进、科研成果转化应用等方面有更大作为。兵器装备集团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的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为契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通过持续深化改革、重塑创新体系、做强创新主体、增强创新活力、打造创新人才高地,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朝着加快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科技企业集团的新征程阔步前进。
兵器装备集团加快重塑科技创新体系
以顶层设计为牵引重塑创新体系
加快科技企业集团转型。兵器装备集团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论述细化为加快向科技企业集团转型的行动指南,紧跟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出台《重塑科技创新体系,推进科技型企业集团转型(2022—2025年)行动方案》等顶层文件,大力实施“13481”科技创新行动,构筑新时代中国兵器科技创新体系“四梁八柱”,全力建设链条完整、架构清晰、机制健全、能力突出、数字支撑、具有兵器特色的科技创新体系,掌握更多“撒手锏”技术,研发更多“国之重器”,加快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着力将数字化、绿色低碳“两大转型”作为重要抓手,瞄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加快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应用,推动全业务、全链条、全层级数字化转型;有序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深度调整产业结构,降低碳排放强度,打造绿色低碳、智能高效的科技企业集团。
强化科技创新战略研究与落地。制定科技创新、信息化“十四五”规划,举办全集团科技大会,制定并发布《关于加快建设科技企业集团的实施意见》,明确科技企业集团建设“两阶段”目标和七个方面、22条具体措施。按照“两圈一新”产业布局,40余户成员单位编制《科技创新专项工作方案》,形成上下贯通、推进有力的战略执行机制,持续推动《关于加快建设科技企业集团的实施意见》落实落地。保变电气研制世界首台最高电压、最大容量乌东德水电站柔性直流变压器和国内首台“华龙一号”福清核电站主变压器,获得用户高度赞誉,有力保障了国家重大工程。
完善基础性前沿性颠覆性技术布局。充分发挥“叶企孙”科学基金带动作用,积极策划论证基础研究课题,首批“叶企孙”科学基金指南已发布,指南涵盖了高端光学玻璃等方面的基础研究课题;第二批项目于2021年完成策划论证,推动解决更多军品从“0到1”的基础瓶颈问题。抢抓光电信息产业的发展机遇,大力拓展新领域,镧系玻璃、微晶玻璃、氟磷酸盐玻璃等玻璃材料处于国内领先;光学元组件向部件和模组方向持续发展,潜望式棱镜配套华为高端手机、车载摄像头纳入长安汽车配套体系;光电装备从观瞄占主导地位向制导、激光通讯、电视成像等多领域发展。
兵器造高精尖装备亮相中国航展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做强创新主体
科技创新投入产出实现新突破。兵器装备集团将研发投入纳入年度预算管理,探索建立研发投入稳定增长机制。新修订《企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管理办法》,进一步提高研发投入考核权重,并将研发费用增量按75%的比例视同净利润加回,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研发投入及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研发投入,可提高加回比例至100%,鼓励各成员单位加大投入。在此政策鼓励下,全集团研发投入保持稳定增长,年均增幅超6%。2021年研发投入强度5.36%,高于央企平均水平2.9个百分点。专利布局成效凸显,年度专利申请量4000件以上,发明专利占比超过60%,在2021年度央企专利质量排序首次跻身A档。“混合动力汽车及其发动机启动控制方法”获中国专利银奖、“汽车(CS75 PLUS)”获中国专利外观设计金奖、“汽车(UNI-T)”获中国专利外观设计银奖。长安汽车联合主导制定首个中国汽车多媒体国际标准《汽车多媒体网络使用场景与需求》,已在全球正式发布。
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新进展。以建设“世界一流军队”为牵引,聚焦“两圈一新”领域关键卡点,系统梳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并纳入年度考核,设立关键核心技术研究专项资金,以奖代投、奖投并举,加大关键核心技术研究投入和创新奖励,集中优势力量展开攻关,打造一流核心竞争力。全面落实《重点攻关任务管理办法》,实施挂图作战,聚焦技术、进度、自主可控、安全保密,形成重大科研项目日常管理、考核激励、监督检查的全过程管理机制,高质量推进重点工程项目,超低膨胀微晶玻璃研制取得阶段性进展;海上大兆瓦风电齿轮箱主要性能指标国际先进,混动专用变速器实现专用变速器进口替代。面对抗疫前线医疗物资紧缺局面,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发挥“前线需要什么,我们就生产什么”人民兵工的光荣传统,调动资源,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快速实现转产量产,华强科技72小时实现从军用防护服、防毒面具向医用防护服、医用口罩的转产,成为工信部医用口罩和防护服的定点生产企业;湖南云箭、华中长江光电分别利用3D打印、车灯技术优势,快速批量生产医用护目镜;华中药业研制利巴韦林等4款注射液入围疫情防控重点保障药品目录,累计为全社会提供防疫药品10亿支。
重大创新平台建设打开新局面。积极融入国家实验室体系布局,智能创新研究院成功获批,成为国家首批科研重点实验室,有力提升集团军品在国家的战略地位。积极参与全国重点实验室重组,联合中国汽研院,统筹内外部资源,发挥行业优势,全力推动智能汽车安全控制技术、自然环境试验等全国重点实验室论证工作。建立首批12家集团级专业研究院,加强集团级平台培育。目前拥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3个,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创新能力稳步提升;长安汽车持续完善六国十地的全球协同研发布局,新增德国慕尼黑研发中心,整车产品开发周期从29.5个月缩短至24个月,研发成本降低25%,重回汽车行业第一阵营。
兵器装备集团长安汽车荣登首批央企“标准领跑者”榜单
以激励机制为保障激发创新活力
完善创新激励制度体系。兵器装备集团以国资委《关于系统推进中央企业科技创新激励保障机制建设的意见》为指导,全面梳理科技创新激励政策,形成《科技创新激励制度汇编》,强化正向激励,加大“政策包”供给,充分发挥政策合力,全面激发企业创新活力。近两年奖励17家单位项目团队共4095万元,助力军品科研攻坚取得全胜完胜。
强化创新成果激励。修订并发布《科技创新成果激励管理办法》,对国家级科技成果、高质量专利和高水平标准的成员单位实行考核加分和奖金奖励,激励各成员单位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集团产业转型升级难题,加大研发投入,不断推出高价值科技成果。
打造中长期激励引擎。先后发布《关于加快推进中长期激励的指导意见》《科技型企业分红激励操作指引》《超额利润分享操作指引》等,逐步构建起“1+N”政策体系。制订年度中长期激励工作计划,建立中长期激励年度报告机制,并开展案例分享沙龙、方案研讨会,提供专家咨询和政策辅导,指导企业不断完善激励方案。
优化协同开放创新机制。与国防科大、北航等高校,与中科院等科研院所开展战略合作,产学研合作走深走实。成功加入国家级核心电子元器件创新联合体,积极打造集团级创新联合体。联合一汽、东风成立T3科技公司,打造央企协同创新的新示范。与华为、宁德时代共同打造智能新能源汽车高端品牌。
兵器装备集团保变电气开展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现场经验交流会
以外引内育为抓手打造创新人才高地
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兵器装备集团召开集团人才工作会议,出台《关于贯彻落实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深入推进新时代人才强企战略的实施意见》,制定28项战略举措。制定《“十四五”人力资源规划》,形成“聚焦1目标、实施4大变革、达成6项指标、实现3个提升”的“1463”人力资源规划体系,为对外引进、对内培育高精尖科技创新人才提供组织保障。
抢抓机遇引进各类紧缺人才。聚焦“卡脖子”技术领域,通过与高校联合引才等方式,抢抓机遇引进智能化等高层次人才13人,开创高端领域引才新局面。加大对关键核心紧缺人才引进支持力度,共引进107人,提供支持经费900余万元,争取引智资金800余万元。坚持开展“兵器人校园行”活动,招聘优秀毕业生近3000人,其中“双一流”高校、博士生、新兴专业人才同比分别增长26%、54%和58%。
完善国防军工人才自主培养体系。实施院士后备等专项培养计划,发挥国防重点实验室、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等自主培养平台作用,打造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等高层次人才队伍。开展第五批青年科技拔尖人才评聘,新聘青年科技拔尖人才28人。举办智能化赋能“两圈一新”高质量产业群为主题的第二届科技人才论坛,4位院士专家作主论坛报告,110余名各单位智能化领域科技骨干参加,有力地推动兵器装备集团信息化智能化领域人才队伍建设。
兵器装备集团成都光明部分产品指标达到世界领先
面向新一轮科技革命、军事革命,兵器装备集团将进一步深化改革,以改革赋能科技自立自强,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引领作用,持续推动布局优化和产业升级,以科技创新驱动中国兵器高质量发展。